1.改进作风涉及风俗、文化、制度、利益等方方面面,本身就是一场攻坚战。无论是克服
      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是攻破思维定势、治疗沉疴顽疾,都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只有这样,才能      ,积小胜为大胜,取得让广大干部群众满意的成效。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固步自封  渐入佳境                    B.老重弹  稳操胜券
C.抱残守缺  循序渐进                    D.根深蒂固  稳扎稳打
1.【解析】D。第一空,由“是……还是……”句式可知,前后构成并列对应关系。根据“还是”之后的“思维定势”、“沉疴顽疾”等词可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难以动摇的,对应D项的“根深蒂固”。A项“固步自封”意为只在自己划定的范围内走老步子,比喻安于现状,不求创新进取。C项“抱残守缺”意为抱着残缺破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A、C两项均指保守,而非难以动摇。B项“老调重弹”比喻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与文意无关。验证第二空,每一步的“稳扎稳打”,才可以“积小胜为大胜”,语义正确。因此D项当选。
 
2.公元1772年,在西方世界,狄德罗      长达21年编的《百科全书》11卷全部出齐,大功告成;而在东方世界,乾隆皇帝正式下诏编《四库全书》。作为主编这两部巨著的领袖人物狄德罗和纪晓,他们曲折的命运,无疑最集中地      了中西方知识分子的心路沧桑。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废寝忘食  显露    B.呕心沥血  展示    C.苦心孤诣  反映    D.精益求精  表现
2.【解析】B。根据文段语境,第一空描述狄德罗历时21年之久的艰辛编纂之路,A项“废寝忘食”指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C项“苦心孤诣”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这两个词都更侧重于描述某阶段的专心与努力,体现不出为达成目标而长期所经受的艰辛。D项“精益求精”指好了还求更好,文意无从体现。B项“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用于此处最为恰当。验证第二空,曲折命运“展示”出“心路沧桑”,符合语义语境。因此B项当选。
 
3.海军舰艇中的军辅船是大洋上的“粮草官”,虽不具备强大作战能力,却直接关系着远洋保障。但是,目前中国仅有四艘综合补给舰在海军服役,维持日益      的远洋训练、护航和演习,显得有些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漫长  顾此失彼    B.复杂  无能为力    C.繁重  捉襟见肘    D.艰苦  苦不堪言
3.【解析】C。第一空,“漫长”与“日益”搭配不当,排除A项。第二空,文段强调“军辅船”的重要性,以及“中国仅有四艘综合补给舰在海军服役”,说明该空所要表达的是“穷于应付顾此失彼”之意,“捉襟见肘”表达准确。而“无能为力”表达程度过重“苦不堪言”指痛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常搭配“生活”等。因此排除B、D两项,C项当选。
 
4.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商家跟消费者之间的交易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      地讲,就是“买的不如卖的精”。但有了互联网,消费者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多,于是变得越来越精明,越来越具有      。如果你的产品或服务做得好,好得出他们的预期,即使一分钱广告不投,消费者也愿意在网上分享,       为你树口碑。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简单  知情权  主动                        B.通俗  话语权  免费
C.确切  主动权 自愿                         D.坦白  选择权  义务
4.【解析】B。第一空,文段首先用专业性的语言“商家”、“消费者”、“信息不对称”讲述,转而变成一句市井相传的常见道理“买的不如卖的精”,因此使用“简单”或者“通俗”均可。而前句相较后句并没有不确切不坦白,排除C、D两项。第二空,消费者一直都具有“知情权”,只是没有渠道得知而已;随着掌握信息增多该丰富的应是“话语权”。验证第三空,“免费”对应“即使一分钱广告不投”,符合语境。因此B项当选
5.物品的预设用途为用户提供了该如何操作的线索,比如平板是用来推的,旋钮是用来转的。如果物品的预设用途在设计中得到      体现,用户一看便知如何操作,无须借助任何的图解、标志和说明。如果简单物品也需要用图解、标志和说明书来       操作方法,这个设计就是       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全面  呈现  粗糙   B.有效  指导  落伍    C.充分  解释  失败     D.合理  演示  笨拙
5.【解析】C。第一空,根据后文的“用户一看便知如何操作,无须借助任何的图解、标志和说明”可知,没有全面与片面之分,排除A项。第二空,“指导”与“操作方法”搭配不当,排除B项。“演示”一般动态的过程,而“图解、标志和说明书”是静态的,排除D项。因此C项当选。
 
6.“心理弹性”的动力可能来自大脑激素反应基因以及行为方式的共同作为,以保证一种情绪上的      状态。它不仅帮助我们在人生变故创伤面前不至于崩溃,也让我们在好的经验上不至于沉溺,比如享受美餐、赢得球赛受到表扬,都不会持续太久──可能因为人是天生的    动物,在愉快的经验中沉浸太久,会       识别新危险的能力。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平衡  忧患  钝化   B.应激  危险  弱化   C.积极  健忘  异化   D.稳定  懒散  退化
6.【解析】A。第一空,“帮助我们在人生变故、创伤面前不至于崩溃,也让我们在好的经验上不至于沉溺”是对前文的解释,即保证了情绪的“平衡”或“稳定”。“应激”和“积极”分别是从单角度来讨论,排除B、C两项。第二空,破折号后是对前一句话的解释说明,即“好的经验……不会持续太久”体现了处于良好状态下的“忧患”意识。“懒散”在这里并未体现,排除D项。验证第三空,“钝化能力”搭配恰当,因此A项当选。
 
7.建筑设计,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民主决策问题,规划设计要      专业人士的意见,      艺术创新,但是,城市公共建筑的设计规划,又是重要的公共事务,需要遵循民主决策、公开决策的原则,通过制度化的渠道,      公众尤其是当地民众的意见。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重视  保障  征集   B.听取  保护  吸纳   C.采纳  支持  吸收    D.采用  维持  征求
7.【解析】B。第一空,填入的词要体现“科学”“民主”,因此不能直接“采纳”或“采用”专业人士意见,排除C、D两项。第二空,“保护艺术创新”搭配恰当“保障”作动词,通常搭配机制、体制等,排除A项。验证第三空,“吸纳意见”为固定搭配,通过一系列的渠道将公众诉求体现在“建筑设计”中而非仅仅停留于“征集”的表面工作上,因此“吸纳”更符合题意。B项当选。
 
8.普及历史知识,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专业的史学论著,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历史讲座,也可以是影视剧。但在多种多样的形式中,有一点应是      的,即在处理历史题材、普及历史知识的时候需要尊重历史真实、需要对历史发展的大势抱有        之心,而不能        地凭自己的喜好去“创造”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基础  畏忌  捕风捉影                   B.普遍  敬重  自以为是
C.共同  畏惧  空穴来风                   D.共通  敬畏  随心所欲
8.【解析】D。先看第二空,应与前句的“尊重”相对应“畏忌”是指畏惧顾忌,“畏惧”体现的是害怕的意思,均与文意不符,排除A、C两项。再看第一空,根据语境可知,普及历史知识虽然“形式多种多样”,却有共性。“普遍”指广泛而有共同性,广泛在这里无从体现,排除B项。验证第三空,“随心所欲”是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与后文“凭自己的喜好去‘创造’”相对应,体现了对历史的不尊重,符合文意。因此D项当选。
 
9.图书出版人首先应是一个文化人,然后才是一个生意人。只有在这两者之求得一种      的平衡。才能在这个日益萎缩的图书市场中生存下去。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有些出版人就不太合格:要么过于看重文化的附加值,对市场的道路       ;要么把图书看作一单单生意,只顾着炮制各种        的畅销书。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微妙  不屑一顾  粗制滥造                B.精妙  置若罔闻  差强人意
C.精确  嗤之以鼻  眼花缭乱                D.巧妙  退避三舍  名不副实
9.【解析】A。先看第二空,由“过于看重文化的附加值”可知,应填入表示对“市场化的道路”轻视的成语。“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属于无中生有,排除D项。再看第三空,由“把图书看作一单单生意”、“炮制畅销书”可知,注重的是图书的量而非质量。B项“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使人满意,与文段所要表达的“把图书看作生意、炮制质量不好的图书”意思不符,排除B项。C项“眼花缭乱”指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与语境不符,排除C项。A项“粗制滥造”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符合文意。验证第一空,“微妙的平衡”搭配合理。因此A项当选。
 
10.数据新闻是个强大的工具,    了电脑科学、统计学以及社会科学在大数据研究方面的成果。数据记者可以通过编写算法寻找       ,勾勒出影响力、权力或消息源之间的关系图。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纸媒     自不待言。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汇合  线索  偃旗息鼓               B.结合  话题  危在旦夕
C.综合  方向  望尘莫及               D.融合  趋势  日渐式微
10.【解析】D。第一空,要体现多学科的整合。“汇合”指的是空间上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某一点,文意不符,排除A项。第二空,“勾勒”一般表示是模糊不清的轮廓,而“话题”一般都是具体、准确的,排除B项。第三空,说明传统纸媒逐渐被数据新闻所赶超。C项“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文段并未体现纸媒落后很远。D项“日渐式微”指事物逐渐地由兴盛而衰落,表述准确。因此D项当选。
11.无论导演还是监制,都是非常复杂的工种,经验的积累非常重要。没有经历过片场的摸爬滚打,在现场的执行能力就会有问题。因此,在一些电影产业成熟的国家,新人从学校毕业之后,要先在制片厂当学徒,从写剧本开始,再经过副导演、执行导演等环节,在各方面技能掌握齐全之后,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导演,此后再“导而优则监”。下列哪句话最能概括这段文字所包含的道理(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天才是1%的天赋加99%的努力              D.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11【解析】A。由“经验的积累非常重要”,“没有经历过片场的摸爬滚打”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因此“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文段包含的道理一致,A项当选。
 
12.在讨论科学与宗教作为认知方式的差异和优劣时,常常有人提出“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也会出错”的观点这显然很正确但在那种讨论中,在没有人声称“科学永远正确”的情况下,主动插入这种观点,却明显是在用“所有认知方式都非完美无缺”这一事实,来故意混淆不同的认知方式。这是极具误导性的。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作者想说的是(  )
A.在关于认方式的讨论中不应偏离议题          B.任何一种认方式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
C.生搬“科学会出错”的观点有时会混淆视听      D.科学和宗教这两种认知方式并没有优劣之分
12【解析】C。作者首先提出“科学不是万能的观点”,并表明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接着进行转折,强调在没有人声称“科学永远正确”的情况下,主动插入这种观点,是故意混淆不同认知方式,具有误导性。观察选项,C项为作者想说的内容。A项的“认知方式”过于宽泛,扩大了论述范围,且“偏离议题”为无中生有。B项为文段内容的概括,排除。文段并未谈及科学与宗教孰优孰劣,排除D项。
 
13.以李鸿章为领袖的洋务运动曾给中国带来富国强兵的希望,而经其手签订的各种丧权辱国条约却让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因如此,一百多年来,李鸿章头顶变换着救国、误国、卖国三顶帽子。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只有给其一个更为精准的定位,才能更清晰地解读他的所作所为,而在如何定位上,诸多史学著作或抓小放大,或以偏概全,或就事论事隔靴搔痒雾里看花,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读者难有尽兴之感                         B.有失公允之处颇多
C.真正的佳作甚为罕见                       D.难以摘掉这三帽子
13【解析】B。文段指出,诸多史学著作对于李鸿章的评价存在“或抓小放大,或以偏概全……”等问题,尾句应当与进行衔接,语义相近或有概括的功能。B项“有失公允”正是对原文中几个并列问题的概括,当选。文段强调的是史学著作对李鸿章的定位,与A项的“读者”无关,排除。C项中的“佳作”与文段衔接不当,排除。D项,文段强调的是“精准的定位”而非“摘掉这三顶帽子”,排除。
 
14.相关研究表明,              :由于气候变暖,中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已由长城沿线向北扩展了1至2个纬度;华北地区冬小麦正由冬性向半冬性过渡,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显著提高,水稻面积和总产量迅速增加;喜温作物玉米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作物。除了利好消息,气候变化也有不利影响:各种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各种病虫害危害加重,都会导致农业减产。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悲观    B.各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突出
C.中国主要作物的种植面积正在日益扩大        D.气候变化给中国农业带来的影响以好处居多
14【解析】D。观察文段,划横线的句子后为冒号,因此冒号后的内容是对横线处的解释说明,即气候变暖给我国农业带来的积极影响,因此D项当选。A项“农业”扩大了论述范围,应为“中国农业”,且“想象的那么悲观”也为无中生有,排除。B项主语错误,不是“气象灾害”而是“气候变化”。C项只是文中的部分内容,排除。
 
15.随着债务置换计划的实施,地债到期不能偿付的风险基本消弭,刚性兑付再一次得到确保。但地方债管理要真正走向规范化,还许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问题。信用评级是债券定价的基础。直接关发行方的融资成本,但由于信用评级标准不明确,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政府信用评级一样,地方政府信用和国家信用评级一样,甚至还出现地方债利率低于国债利率的情形,这在理论上显然是说不通的,也完全不能反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地方债务管理风险仍需引起重视       B.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亟待完善
C.债务利率的确定应当符合市场规律     D.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应考虑地域差异
15【解析】B。文段首先通过转折指出地方债管理规范化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信用评级问题。后文进一步解释了信用评级的一系列意义,以及标准不明确的危害,通过反证强调了解决信用评级问题的迫切性,B项符合文意,当选。A项“管理风险”为无中生有,且“地方债到期不能偿付的风险”为转折前内容,排除。C、D两项均为解释说明的反证部分内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
 
16.文学走进互联网,获得了―个崭新的平民化开放视野。网络上自由、兼容和共享的虚拟空间,打破了精英写作对文学话语权的垄断,为愿意上网创作的网民提供了“人人都能当作家”的机会。这种“新民间文学”,标志着文学话语权向民间回归。尽管如此,网络写作仍然不能与“人民写作”相提并论,因为文学的“人民写作”并不取决于传媒的公共性和参与的广泛性,而取决于这种文学的人民性价值取向和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审美品格。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
A.大众化是未来文学发展的趋势              B.文学创作应坚持人民性的价值取向
C.网络写作为普通人提供了平等的话语权      D.平民化的网络文学不能等同于“人民写作”
16.【解析】D。文段先介绍了文学走进互联网,标志着文学话语权向民间回归。接着以“尽管如此”转折,引出文段中心意思即网络写作不能与“人民写作”等同。D项准确概括了文段的中心意思,当选。A项无中生有。B项为文段最后一句解释原因的部分,不是重点。C项为文段开篇介绍的现象,不是重点。
17.近代以来,史学界发展出几种“专门之学”,即简帛学、敦煌学、徽学、黑城学等,主要对象是出土或传世的文书,包括简帛文书、敦煌吐鲁番文书、徽州文书、黑城文书,时间跨度从战国秦汉直至明清。虽然这些研究的对象多是文书,中国却并没有自己的“古文书学”。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研究是随着出土或传世文书的不断发现而逐步扩大兴盛,却又各自为界。所以,只有在文书数量足够多,研究足够丰富、积累足够厚重、交流足够频繁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建立“中国古文书学”。
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史学界怎样的研究状况(  )
A.重考据轻经济    B.重发展轻交流     C.重理论轻实践    D.重传统轻创新
17.【解析】B。文段中提到史学界发展出“专门之学”,却没有自己的“古文书学”。“所以”后是重点,引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即只有交流足够频繁,才能建立“中国古文书学”。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史学界的研究情况为重发展而轻交流。B项当选。
 
18.判断一个环形坑或环形构造的形成是否与陨石撞击作用有关,关键是要查明该坑岩石是否受过陨石强烈撞击伴随的冲击波作用。在强烈冲击波作用下,靶岩将发生冲击变质。关于陨石撞击坑的判别,国际科学界明确了三项冲击变质诊断性指标:矿物击变面状页理、矿物击变玻璃、击变矿物高压多形转变。在自然界中,除了地外天体超速撞击引起的冲击波作用外,任何其他天然过程或地质作用均不能在地质体中引发这类矿物物理变化。如能在地表环状地质构造中发现上述三项指标之一,即可确定该地区发生过陨石撞击事件。
根据这段文字,对某环形坑或环形构造来说(  )
A.发现矿物击变玻璃即可判断定为陨石撞击形成
B.其形成往往能证明该处受过强烈冲击波作用
C.三项冲击变质诊断性指标通常不会同时出现
D.强烈地震有可能引发击变矿物高压多形转变
18.【解析】A。根据原文最后一句话可知,如能在地表环状地质构造中发现上述三项指标之一,即可确定该地区发生过陨石撞击事件,A项正确。B项偏离文段意思,文段讨论的问题是判断环形坑或环形构造是否为受到陨石的强烈撞击所形成。C、D两项无中生有。
 
19.纵观世界,新的垃圾处理时代正在到来。前不久,俄罗斯科学家已经可以利用等离子技术来处理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并对城市生活制造的“污泥浊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其转为腐殖酸肥料。德国科学创造出“风拣技术”,令世界看到了垃圾处理的广阔未来。该技术终结了垃圾的人工分拣,让风代替人去对垃圾中的塑料、玻璃、纸张等进行分拣,从而将垃圾处理工艺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
A.垃圾:放错地方的资源               B.科技:垃圾处理的关键
C.风力:新时代“机器人”           D.无害化:垃圾处理的未来
19.【解析】B。文段通过俄罗斯科学家以及德国科学家的两种处理垃圾的方式表明,运用科技是处理垃圾的有效手段,对应选项可知,B项准确的把握了文段的意思。A项没有提及科技这一概念,且意思仅为文段的一部分。C项,风力仅为处理垃圾的其中一种科技手段,表述不全面。D项无中生有。
 
20.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受到两种基本需求的驱动:第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种“一致性需求”,希望世界的运动符合我们的信仰、理念、态度、经验和预期,即使现实与我们自身的预期不一致,我们也要改变外在的证据来使它符合我们内在的期望;第二,人类需要对外在环境产生一种控制感,我们不希望自己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我们需要找到某种自己能够理解、控制、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可能性。
文中的心理学发现可以解释下列哪一行为(  )
A.在集体中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B.在明知自己错误的情况下仍固执己见
C.喜欢用“阴谋论”解释超越自己经验之外的事物
D.在过于熟悉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并试图改变
20.【解析】C。文段阐述了人认识世界的两种需求:“一致性需求”与“控制需求”。根据“我们需要找到某种自己能够理解、控制、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可能性”可知C项正确,人们喜欢阴谋论即自己能够理解的理论来认识世界,符合文意。A、B、D三项既不属于“一致性需求”也不属于“控制需求”的范畴,排除。